輕觸屏幕,寫意勾勒,就能生成國畫大師李苦禪“同款名作”《盛夏圖》。10月24日,由中華文化促進會、新京報社聯合騰訊新文創研究院、騰訊新聞、騰訊多媒體實驗室共同發起的新媒體項目“共繪盛世華夏”正式上線,快速實現破圈傳播。
數據顯示,項目上線12小時,新媒體互動PV(頁面瀏覽量)即突破1300萬人次;截至28日12時,項目曝光量超2.6億,超過2066萬人次參與互動,和李苦禪一起,以共繪盛世華夏的方式,描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畫卷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,“推進文化自信自強,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”。其中提到,堅守中華文化立場,講好中國故事、傳播好中國聲音,展現可信、可愛、可敬的中國形象。
作為中國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大師,李苦禪以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為根基,吸收中國傳統繪畫的優秀技法,融入西方寫生技法,以“中西合璧、意在筆先”的畫筆,開辟出大氣磅礴、沉郁雄渾、充滿陽剛氣魄的大寫意國畫新天地。
作為其晚年扛鼎巨作,《盛夏圖》描繪了盛夏時節荷花盛放的景色,花如盆,葉如蓋,梗如臂,筆墨雄強,酣暢淋漓。創作《盛夏圖》時,李苦禪完全不需要線稿構圖,隨手拿起海綿蘸墨、涂擦,碩大荷葉一氣呵成。畫作面積突破花鳥畫傳統,達到22.04平方米,為李苦禪平生最大篇幅巨作。李苦禪曾說過:“只有我大中華文化里才能出這種高級的、高等的大寫意?!?
新媒體項目“共繪盛世華夏”將《盛夏圖》“裝”進手機。網友不僅可以看到41年前李苦禪創作《盛夏圖》時揮毫潑墨的風采,沉浸式領略花鳥寫意的大氣磅礴,更能以手為筆,觸屏勾勒,畫出專屬荷花?,F代的數字技術與畫作的古意盎然交相輝映,讓人們更加深切地感受中華文化跨越時空的永恒魅力。
李苦禪之子李燕評價說:“新時代,新科技,賦予父親的愛和《盛夏圖》第二次生命,讓千千萬萬中國人親手觸摸我們的文化——大寫意中國畫。在手機屏幕上傳遞的,不僅是苦禪老人的愛,更是這個時代的民族之復興、愛國之同心?!?
固本培元,守正創新。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,文化自信的基石也更加穩固,為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撐。全網千萬人舞動指尖的超大型集體創作,成為前所未有的文化盛況?!八^‘共繪’,正是要讓昨天與今天、前人與后人、傳統與現代、大師與大眾打成一片,充分展現文化杰作的時空穿透力和奇妙的傳播力?!敝腥A文化促進會主席王石說。
在李苦禪之子李燕先生和孫女李欣磬女士的指導下,騰訊多媒體實驗室“光影煥新”智能影像修復技術團隊以李苦禪真實形象為基礎,打造首個書畫領域“超寫實”數字人。建模師根據40多年前的視頻和照片素材手工建模,安排50多處肌肉運動節點,力爭將李苦禪的外表、姿勢、神態還原到極致;聲音更是由李苦禪兒子李燕先生親自錄制。
為克服影視資料中的色彩失真、視頻模糊、劃痕明顯等難題,技術團隊利用智能分析、畫質修復和畫質增強模塊,對影像中的不同場景采用不同的修復強度和模型,修復噪聲、劃痕和嚴重失真,同時修復色彩失真、利用細節生成模型提升細節,更真實地還原場景,讓李苦禪實地調研采風、揮毫潑墨作畫的動態更清晰、真實地展現。
“騰訊希望借助數字科技的力量,創新傳統文化的多元化表達,成為中華文化的守護者、傳承者與創新者?!彬v訊新文創研究院執行院長岳淼說,“寫意花鳥畫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。我們以手機屏幕為‘紙’,以科技手段為‘墨’,通過沉浸式互動體驗,讓普通百姓參與到文化創作傳承中,讓傳統文化歷久彌新?!?
當前,VR/AR、5G、AI等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,助推傳統文化“活”起來。比如在近期播出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紀錄片《美術里的中國》第二季中,圍繞《盛夏圖》等中國近現代經典美術作品,應用4K超高清攝影、超微距攝影近距離拍攝、3D建模、XR等最新技術手段,擴展美術作品電視表達的可能性,打造震撼人心的視覺奇觀。其中,“活”起來的《盛夏圖》動畫刷屏網絡,網友紛紛評論“國畫動起來這么美”“獨特的中國美學,更是昂揚的中國氣象”。
懷赤誠之心,與時代同行??v觀李苦禪的一生,始終堅守“先有人格,方有畫格;所謂人格,愛國第一”的座右銘?!妒⑾膱D》取名“盛夏”,正寄托著李苦禪對華夏興盛的夙愿。正如畫面上方的款識所題:“國家日趨興盛,乃余之愿。祖國古稱華夏,想炎夏之際,荷花盛開,乃作荷塘即景?!?
當前,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行。年輕一代通過與藝術大師隔空對話、共繪盛荷,傳遞對盛世華夏的祝福,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。